导 语
本期邀请到湖南工商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湘房研党支部书记、副会长李志龙教授作为我们专家访谈的嘉宾。为顺应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人才培养趋势李志龙教授带头成立了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在本期访谈中,李教授就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的介绍、成立初衷、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区别进行了详细讲解。
采访人物介绍 PROFILE
李志龙
湖南省房地产经济研究会党支部书记
湖南工商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湖南省房地产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协会理事。李志龙副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二部,参编教材一本。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景观生态。曾获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指导学生分别获湖南省大学生旅游类专业综合技能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访谈内容
湘房研:在2020年旅游管理学院成立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并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李教授您作为该专业的主要带头人,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专业吗?
李教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地理科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或工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研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区域测绘制图等。
湖南工商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20年成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同年正式招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立足国家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地理学和城市与区域规划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实践能力。
湘房研:当时学校是基于一些什么因素建立了这个专业呢?
李教授:主要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缘由吧:
一、建立这个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顺应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人才培养趋势。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迫切需要一批既掌握国土调查、评价和城乡规划专业知识,又掌握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等技术 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注重培养以掌握地理信息系统 等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21世纪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时代,迫求需要具有区域经济、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多方面知识的基层队伍,为该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房地产行业,长期以来也受到该专业毕业生的青睐,主要集中在地产公司的项目策划等方面。
二、建立这个专业切合我校办学定位,彰显新工科新商科专业发展特色。我们建立这个专业将立足于新工科新商科的办学定位以及旅游管理、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优势,设立不同的特色模块。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定位准确、切合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特别是为旅游规划、人文地理等特色方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相关专业建设有基础,前期筹建工作很充分。我校依托旅游管理学院申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有较好的办学基础:第一,旅游管理学院具有地理背景专业的博士和教师较多,师资基础好;第二,建立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开设较为成熟。如《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地理》等相关课程建设已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三,学校和学院作了大量的实质性的筹备工作,如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制订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计划等。
湘房研:今年两会有两个重要议题,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乡村振兴,您觉得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什么区别吗?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能够在其中起到哪些推动作用呢?
李教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基于“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发展最突出表现的科学判断,而创新地提出的国家战略。是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发展而作出的总体部署。
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要知道,城镇化是农民进城并且实现安居乐业的过程。农村人口减少会减轻国家支持乡村振兴的压力。虽然我们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要加快农业人口向各类城镇转移,但是针对乡村振兴和发展,我们还有一条重要的路径选择:就是通过就地非农化来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就业的转移过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对于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上。
(采编:田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