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积极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一季度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带动房地产市场有所改善,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化运行。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房地产市场销售、开发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等主要指标,均比去年全年出现改善。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跌幅继续扩大
具体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降幅继续扩大。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资44439亿元,下降7.3%。
另一方面,房地产施工面积整体下降,新开工面积也在下降,竣工面积有所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15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7083万平方米,下降6.9%。房屋新开工面积49880万平方米,下降24.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6340万平方米,下降24.9%。房屋竣工面积33904万平方米,增长19.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04万平方米,增长18.5%。
另外,从到位资金情况来看,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797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国内贷款8691亿元,下降11.1%;利用外资28亿元,下降49.1%;自筹资金20561亿元,下降23.4%;定金及预收款24275亿元,下降0.9%;个人按揭贷款12429亿元,增长2.7%。
在付凌晖看来,今年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调整阶段,但和去年相比,房地产市场逐步呈现企稳态势。未来看,房地产投资还会处于低位运行。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逐步到位,房地产市场会逐步企稳,房地产投资会逐步回到合理增长水平。
商品房单月销售连续两个月回升
商品房销售方面,累计数据增速较上月继续下滑,单月销售情况保持连续回升态势,但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7%。
从单月销售情况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拆分后测算,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075万平方米,环比上涨48.51%,同比下降28.10%。商品房销售额13305亿元,环比上涨32.56%,同比下降24.98%。
库存方面,6月份商品房待售面积在连续三个月下降后有所回升,而住宅待售面积则继续小幅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为310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0%。
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
付凌晖认为,从走势来看,随着经济恢复向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显效,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走稳。从需求端来看,“房住不炒”政策作用下,投机性住房需求逐步得到抑制,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有序释放,将继续带动房地产发展。
从供给端来看,部分房地产企业“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房地产市场供给正经历阶段性调整。随着调整逐步到位,市场供给也会逐步趋于稳定。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正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这是由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变化、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决定的。
下阶段,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继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保障民生需要。
另一方面,央行近期的表态,也在向房地产市场传递着积极的信号。
从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行业投向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除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外,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长也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上升。6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7.1%,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0.2和8.5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11个月上升。上半年房地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6287亿元,同比多增4590亿元。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企稳态势,但部分房企长期积累的风险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消化。下一步央行将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继续为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创造有利金融环境。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金融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因城施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